何胜君是巴彦塔拉苏木西巴彦塔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通辽市第六届人大代表、扎鲁特旗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巴彦塔拉苏木第十九届人大代表。他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人大代表的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在联系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大局、建言献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幸福生活不懈努力。

不断学习,提升履职能力。为了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何胜君注重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同时,他还系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人大业务知识,明确了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掌握了履行代表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扎根基层,引领乡村振兴。何胜君深知,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必须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种植模式,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西巴彦塔拉村探索建立了以大军粮食种植合作社为主导的“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全村303户村民入股,集中流转土地5300亩,并购置农机具40台套,建成库房1200平方米。仅2年内,农作物销售额便达到687万元,群众亩均年分红45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
随着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何胜君又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2019年,他引导群众以“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投入资金270万元,注册成立了扎鲁特旗启农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国内一流的小米加工设备,完成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建设。2021年,企业年加工销售扎鲁特小米2000吨,实现销售额180万元。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资产达到1300万元,累计分红1700余万元,全村人均增收3000余元,202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西巴彦塔拉村实现了从穷村弱村到富村强村的华丽转身。

心系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人大代表,何胜君始终把联系群众放在首位,用心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他积极参加代表小组活动、集中视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收集意见建议。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到场处理,无论是农村生产道路建设、用水难,还是田间地头纠纷、赡养纠纷等,都努力协调解决,确保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中。
在与各族群众的密切接触中,何胜君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引导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在他的努力下,西巴彦塔拉村呈现出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先后荣获国家级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区级文明村镇、自治区级先进村镇、全区民族团结示范村、通辽市民族团结示范村等荣誉。

积极建言,助力发展大局。何胜君不仅在村里干得出色,还积极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为地区发展建言献策。2024年,他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医疗扶持力度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建议》等,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积极回应。在通辽市第六届历次会议上,他提出的《关于加大力度修缮“四好农村路”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建议》等,也为推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他还积极参加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调研、视察等活动,并在扎鲁特旗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进行述职,通过参与各项活动和列席会议,何胜君深入了解地区发展情况,为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服务发展大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何胜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他扎根基层,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心系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建言,助力地区发展大局。展望未来,何胜君表示,将继续保持初心,不断学习,提升履职能力,更加努力地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撰稿:赵明爽 编辑:包晓峰 初审:达来 复审:王会刚 终审:贾宝武
